关闭
新闻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详情
六十甲子满荣光 一片赤诚报家国
发布时间:2018-07-05 | 来源:党办 | 浏览:1511
分享到:

1958年5月26日,我院伤残军人演出队受时任内务部长谢觉哉邀请,赴北京为全国民政工作会议演出,6月1日,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彭德怀元帅、陈毅副总理、谢觉哉、徐特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临政协大礼堂观看演出。演出结束后周恩来总理、彭德怀元帅等特意走上舞台亲切慰问演出队全体成员,并称赞他们是“人民的战士、人民的艺术家”。6月29日,周总理亲笔录写了伤残军人刘渝生创作的诗《我们的心永远忠于党》(真迹存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送给演出队以作纪念。8月2日,演出队结束了在北京为部队、机关、学校、工厂等的演出,随后赴天津、沈阳、哈尔滨、长春、济南、南京、无锡、上海、南昌、瑞金、广州、武汉等十多个城市演出,行程数万里,历经十个月,巡回演出321场,作传统报告60余次,观众和听众达4百余万人,收到各地赠送的礼品5千多件,慰问信7千多封,所到之处,党政军领导及各界人士热烈欢迎,盛况空前,主流媒体争相报道,其轰动效应史无前例。1958年的巡回演出,不仅为休养院的发展谱写了浓墨重彩的光辉历史,而且也为该院积淀了独特厚重的优抚文化。

201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颁布施行,5月21日,人民日报推出了《谁是英雄?今天,我们一起寻找》大型公益活动,为配合活动的开展,公益宣传片《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在全国各大媒体播放,两分钟的短片里,出现了两位我院伤残军人的镜头,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今年是伤残军人演出队赴京演出60周年,也是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接见演出队60周年,同时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正式施行。为体现党和国家对伤残军人的关心关爱,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传承和弘扬英雄烈士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院于2018年6月28日晚隆重举办“我们的心永远忠于党”文艺晚会。

晚会主题为“我们的心永远忠于党”,由四川省民政厅主办,新都区区委区政府、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四川省第一退役军人医院、四川荣军博物馆、四川省第一荣军优抚医院)承办。整场晚会的策划、组织、排演由我院整体负责。演职人员由我院伤残军人、职工及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成都医学院、四川科锐得实业有限公司、阿坝师范学院几家爱国主义共建单位职工组成。整场晚会共分为“总理恩情永不忘”“身残志坚立新功”“强军路上勇担当”三个篇章,包括演出队保留节目《洗衣舞》《花儿与少年》、伤残军人口琴合奏《我是一个兵》、独唱《西花厅海棠开》、群口快板《缅怀敬爱周总理》、舞蹈《走出沼泽》等共13个节目,穿插了演出队老队员口述当年历史,图片、影像资料回顾演出情景等环节,参与演出的伤残军人共29人次,他们中有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志愿军老战士、有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和在国防建设中致残的解放军战士,年龄最大的87岁,最小的27岁。通过多种文艺表现形式,展现党和国家对伤残军人的关怀关爱,反映伤残军人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和当下的幸福生活,深入挖掘优抚文化资源,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晚会主要承办单位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四川省第一退役军人医院、四川荣军博物馆、四川省第一荣军优抚医院)始建于1951年,直属于四川省民政厅,主要任务是接收全省各个战争时期及国防建设中负伤致残不便分散安置的一至四级伤残军人来院集中供养,承担住院、康复、休养服务,历年来共集中供养了2800多名伤残军人,现有在院供养伤残军人146名,是全国伤残军人最多最集中的休养院。该院省、市、区三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荣誉馆珍藏着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今天,党、政、军及社会各界人士赠送的珍贵礼品及字画,数量之多,品种之丰,内涵之深,在全国优抚事业单位中实属罕见。该院充分发挥资政育人功能,转变思路、突出特色、创新模式,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传统,切实承担起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光荣职责,积极发挥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凝聚崇尚英雄共识,丰富优抚文化内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提升国家软实力作出更大的贡献。


门诊预约电话:028-83061004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荣军路86号

Copyright © 2020 by(ssctyjryy.com)版权所有:四川省第一退役军人医院(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